在击剑馆里,16岁的姜鑫瑞手持花剑,目光如炬,对面是比她年长三岁的省队选手,比分牌显示14-14——最后一剑定胜负,空气凝固,裁判示意开始,姜鑫瑞连续两个假动作后突刺得分,全场掌声雷动,摘下面罩,她稚嫩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笑容。
"比赛让我更加自信。"赛后接受采访时,这位刚获得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亚军的女孩说道,"站在剑道上,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。"
姜鑫瑞与击剑结缘于五年前,当时11岁的她在学校兴趣班第一次拿起剑就爱上了这项运动。"我喜欢那种专注的感觉,整个世界只剩下你和对手。"
初学击剑时,姜鑫瑞是个内向甚至有些胆怯的女孩,母亲李女士回忆:"她小时候连上课举手都不敢,没想到现在能在赛场上那么果敢。"
转变发生在持续的训练和比赛中,教练刘志刚告诉记者:"击剑不仅考验技术,更考验心理素质,姜鑫瑞通过一次次比赛,逐渐找到了自信。"
2023年省青少年击剑锦标赛,姜鑫瑞首次获得奖牌(铜牌);2024年全国青少年击剑邀请赛,她获得第四名;直到这次全国锦标赛,她一路过关斩将夺得银牌。
"每场比赛都是一次成长。"姜鑫瑞说,"输过,赢过,哭过,笑过,但这些经历都让我变得更强大。"
击剑被称为"物理象棋",需要极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,姜鑫瑞对此深有体会。
"比赛时,教练只能在台下指导,真正站在剑道上,所有决定都必须自己做出。"她解释道,"那一刻,你只能相信自己的判断和能力。"
半决赛中对阵上届季军的那场比赛充分展示了她的这种特质,在前两局落后情况下,姜鑫瑞及时调整战术,连续得分实现逆转。
"我注意到她习惯在我进攻时后撤反击,所以就改变了节奏,假进攻真防守,果然奏效。"谈起比赛细节,姜鑫瑞眼中闪着光,"这种临场应变的能力是通过无数场比赛磨练出来的。"
刘志刚教练评价道:"姜鑫瑞最大的优点就是比赛中的独立思考能力,很多年轻选手习惯依赖教练指导,但她已经学会了自己阅读比赛、调整战术。"
作为一名高二学生,姜鑫瑞面临着学业与训练的双重压力,她每天下午放学后训练三小时,周末则全天训练。
"时间管理是关键。"姜鑫瑞说,"我利用课间和自习课完成作业,训练时全身心投入,学习时则专心致志。"
她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前列,证明了她在这方面的能力。"击剑培养了我的专注力和纪律性,这些对学习同样有帮助。"
姜鑫瑞将备战明年的青年奥运会选拔赛。"我的目标是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,与世界顶级选手交锋。"
姜鑫瑞的成长反映了中国击剑运动新生代的崛起,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接触并热爱这项运动。
中国击剑协会数据显示,注册青少年击剑运动员人数从2020年的不足万人增长到2024年的超过三万人,各地击剑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,提供了更多训练和比赛机会。
"年轻选手的成长离不开赛事平台的支撑。"前国家队击剑运动员、现省队主教练张磊表示,"我们现在有U系列赛、青少年锦标赛、俱乐部联赛等多层次比赛体系,为年轻运动员提供了大量锻炼机会。"
张磊特别指出:"像姜鑫瑞这样的年轻选手不仅技术全面,更重要的是他们具备良好的比赛心态和独立思考能力,这是中国击剑未来的希望。"
心理专家认为,击剑这类个人项目对青少年自信心的培养有独特作用。
"击剑要求选手在压力下独立决策并承担后果,这种经历能够极大增强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。"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教授陈明华表示,"当年轻人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战胜对手、克服困难时,这种成功体验会迁移到生活的其他领域。"
姜鑫瑞的经历印证了这一观点。"击剑带给我的不仅是奖牌,更是一种内在的力量。"她说,"现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,我更加从容,因为我知道自己有能力应对。"
这种自信甚至影响了她的人生规划。"我希望能考上体育大学,将来也许成为教练,帮助更多孩子通过击剑找到自信。"
随着姜鑫瑞等年轻选手的崛起,中国击剑的未来令人期待,明年举行的全运会将是检验这批新生代选手成色的重要舞台。
"我们需要给年轻选手更多机会和耐心。"张磊教练说,"击剑运动员的成长周期较长,通常25-30岁才是黄金年龄,现在投资年轻选手,就是投资中国击剑的未来。"
对姜鑫瑞而言,前方的路还很长。"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,需要改进技术、增强体能、积累经验。"她平静而坚定地说,"但我相信,只要继续努力,一步一个脚印,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。"
采访结束时,姜鑫瑞已经收拾好装备,准备前往教室晚自习,剑道上的锋芒毕露与课堂上的专注认真,在这位击剑小明星身上完美融合,她的故事才刚刚开始,而击剑带给她的自信与独立,将伴随她走向更广阔的舞台。
正如她所说:"比赛教会我,人生如击剑,每个回合都是新的开始,只要相信自己,就能打出精彩的一剑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