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多数人眼中,七十岁是安享晚年、含饴弄孙的年纪,对于来自浙江杭州的陈志远老人来说,年龄从来不是追逐梦想的障碍,每天清晨,当城市还未完全苏醒,陈老已经身着击剑服,手持长剑,在剑道上腾挪闪转,剑尖划破空气的嘶鸣声成为他逐梦的序曲,他的目标明确而坚定:参加世界击剑锦标赛,站在国际赛场上与年轻人同台竞技。
陈志远的击剑故事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,当时还是少年的他在一次学校活动中首次接触到击剑,便被这项运动优雅与力量结合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。“那时候条件艰苦,训练用的剑还是木头做的,但每次握住剑柄,我就感觉握住了整个世界。”陈老回忆道,眼中闪烁着青春的光芒。
尽管后来因为工作、家庭等原因一度远离剑道,但陈志远对击剑的热爱从未消退,2010年,退休后的他重新拾起长剑,加入了当地的老年击剑俱乐部。“别人退休后钓鱼、下棋,我就想回到剑道上,击剑让我感觉年轻,让我保持活力。”
在教练团队的帮助下,陈志远制定了一套科学的训练计划,每周六天,每天三小时的训练雷打不动,除了技术动作练习,还包括核心力量训练、柔韧性练习和反应速度训练。
“很多人认为老年人不适合剧烈运动,这是误解。”陈志远的主教练李建国表示,“击剑是一项非常适合老年人的运动,它不仅能锻炼身体协调性,还能增强认知能力,陈老的表现甚至让很多年轻选手感到压力。”
为了适应高龄运动员的特点,训练团队特别注重运动防护和恢复,每次训练前都有充足的热身准备,训练后则配合拉伸和物理治疗,陈志远还结合太极拳和瑜伽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。
近年来,陈志远开始参加各类击剑赛事,从本地业余比赛到全国老年锦标赛,他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,2023年全国老年击剑锦标赛上,陈志远一举获得男子花剑个人赛亚军,成为赛事历史上年龄最大的奖牌获得者。
“在赛场上,我忘记了自己的年龄。”陈志远笑着说,“当我戴上面罩,手持长剑,我感觉自己就像二十岁的小伙子,击剑让我明白,年龄只是数字,真正重要的是心态和精神。”
今年四月举行的亚洲元老击剑锦标赛上,陈志远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,在面对平均年龄小他二十岁的对手时,他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闯入八强,引起轰动,国际击剑联合会官员在现场观看比赛后表示:“陈先生的表现令人惊叹,他展现了击剑运动的真谛——不仅是身体的竞技,更是智慧和毅力的较量。”
世界击剑锦标赛作为该项运动的最高水平赛事,历来是年轻选手的舞台,但陈志远决心打破这一常规。“我知道这很困难,但并非不可能。”陈老表示,“国际击联没有规定参赛者的年龄上限,只要我能达到参赛标准,就有机会站在世锦赛的剑道上。”
为实现这一目标,陈志远加大了训练强度,同时开始学习外语和国际比赛规则,他还聘请了营养师调整饮食结构,确保身体处于最佳状态。
“我的目标不是去凑数,而是去竞争。”陈志远坚定地说,“我想向世界展示,年龄不应该成为追求梦想的障碍,无论你多大年纪,都可以为自己设定目标并努力实现它。”
陈志远的故事经当地媒体报道后,引起强烈社会反响,体育专家认为,他的经历是“积极老龄化”的完美诠释,为老年人如何度过晚年生活提供了新思路。
老年击剑运动也因此迎来发展契机,全国各地击剑俱乐部纷纷开设老年班,报名人数激增,中国击剑协会表示,正在考虑设立全国老年击剑联赛,为像陈志远这样的老年击剑爱好者提供更多比赛机会。
“陈老给我们上了一课。”体育社会学家张教授评论道,“他打破了人们对老年人能力的刻板印象,证明了在任何年龄都可以追求卓越,这种精神对建设活力老龄化社会具有重要意义。”
随着2025年世界击剑锦标赛的临近,陈志远的训练进入最后冲刺阶段,他计划参加更多国际赛事积累积分,争取获得世锦赛外卡资格。
“即使最终没能站上世锦赛的舞台,这个过程本身已经让我收获满满。”陈志远说,“我希望能激励更多老年人走出家门,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,年龄从来不是限制,除非你自己这么认为。”
在陈志远看来,击剑不仅是项运动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。“剑道就像人生,需要策略、勇气和坚持,每次交锋都是学习的机会,每次失败都是成长的过程。”
夕阳西下,剑馆里的训练仍在继续,陈志远的身影在剑道上移动,步伐依然矫健,出手依然敏捷,银发下的面罩后,那双眼睛依然闪烁着坚定的光芒,对于这位古稀剑客来说,年龄只是数字,梦想永远年轻。
在这个追求永不止步的时代,陈志远用手中的剑告诉我们: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年岁的长短,而在于如何赋予每个阶段以激情和目标,无论岁月如何流逝,只要心中有梦,手中有剑,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人生的冠军。